5月22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室内,一场以“国情为镜 职业为桥”为主题的中外学生交流活动火热开展。来自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金融科技专业的50余名中泰学生,通过国情文化解码、跨境电商实战、产教融合研讨等创新活动形式,在跨文化职业对话中深化中国国情认知,共同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电商合作新机遇。
文化破冰:从手势礼仪看国情差异
活动以“文化盲盒”挑战拉开序幕,成为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生动课堂。中泰学生分组解析“双手合十礼”在两国的文化意涵。泰国学生车美成惊讶地发现,中国电商直播中常用的双手比心手势,在泰国是表达尊敬的传统礼仪。在模拟跨境电商谈判环节,中国学生徐子熊结合国情调研知识,主动调整社交距离,他提到“泰国伙伴习惯1.2米的谈话间距,而中国商务场景更常见0.5-1米的社交距离,这为我们设计虚拟直播间互动规则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对礼仪文化、社交习惯的对比分析,来华留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中国国情中的商业文化细节,更掌握了跨文化沟通的实用技巧,为未来职业场景中的中外协作奠定基础。
职业对话:国情教育与产教融合双向赋能
活动核心环节聚焦“职业教育+国情认知+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学院邀请龙道数字集团企业教师,与学生开展跨境电商圆桌讨论,将中国电商产业生态、数字经济发展等国情要素融入职业教学。
国情符号解读:泰国留学生韩斌结合中国“数字乡村”政策,展示家乡木雕工坊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中国电商平台对东南亚传统产业的赋能路径;
实战数据碰撞:中国学生刘默通过直播账号粉丝数据,解读中国消费者偏好与电商供应链特点,帮助泰国同学理解中国“直播电商+完整供应链”的独特生态;
跨境选品研讨:中泰学生对比发现,泰国Shopee用户偏爱“先试后买”的社交电商模式,而中国淘宝直播已形成“人-货-场”一体化的成熟体系。这些基于国情差异的洞察被实时录入跨境选品数据库,成为企业专家现场点评的重要依据。
企业专家指出:“理解中国国情中的市场特性与政策导向,是跨境电商从业者的核心能力。本次研讨既让来华留学生看到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也为本土学生拓宽了国际视野。”
创意赋能:国情文化IP激活电商商机
活动高潮以“国情文化+电商创意”为主题展开。面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指导教师胡雪芳引导学生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国情教育载体,设计端午直播促销方案。
文化融合创作:中泰学生互换手写中国古诗与泰语歌谱,结合端午节“安康"主题创作双语直播脚本;
数字技术应用:小组成员运用AI数字人技术,实时拍摄并制作双语直播短视频,通过“粽子文化讲解+跨境优惠推介”的形式,在朋友圈引发数千次转发;
国情传播实践:泰国学生通过直播向东南亚观众介绍中国端午节习俗,中国学生则以“数字丝路”为切入点,解读电商平台如何助力传统文化出海。
这场跨越国界的职业对话,既是中泰青年共探电商机遇的创新实践,更是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鲜活范本。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文化认知—职业实践—国情传播”的闭环设计,将抽象的国情教育融入具象的职业场景,为“一带一路”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全球视野的技术人才,持续谱写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 (文/胡雪芳、李盈 摄/李盈 审/王鸿凯、唐凯、沈君)
相关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