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1年06月17日[新华日报]CZ02

微亿智造

国佳云为

航天云网

中车戚研所

MES系统检测模块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对比、储存并可被采用,方便了数据的溯源。
今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1年工作计划》(简称《计划》)。《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相关行动将引领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成长期。
常州是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体量超万亿级城市,始终以制造业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近年来,常州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的新动力,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和“千企上云”工程,面广量大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正通过“互联网+”改造提升,提振效能、增强实力。
上得快用得好,万余企业腾云驾智
“中控大屏通过5G实时连线,可以实时显示智能车间相关产品的生产参数,为工业现场的生产能力进行趋势预测,在线指导企业校准生产,实现最优配比。”推开常州微亿智造的隐形金属门,仿佛推开了新工业、新工厂的魔法大门。公司首席执行官潘正颐向记者展示了常州工业大数据云平台的最新成果。这家成立不到3年的创业团队,研发人员占比80%以上,平均年龄30岁出头,成立之初获得了百度战略投资,目前订单额超亿元,有望成为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
智能制造升级赛跑出加“数”度。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一套“私人定制”的自动化设备可在几分钟内煮出美味麻辣烫;天合光能打造“数据流+业务流”的高效闭环,以“云上”模式开启新增长;借助国佳云为搭建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建材企业、大型炼化厂、汽车零配件和纺织印染等产业集群,均成为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得益者……
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常州工业互联网发展短、中、长期规划。同时,常州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搭台”,遴选并招引工业互联网优质平台型企业,围绕常州产业格局搭建以“共性架构+个性子集”为特点的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为不同行业企业提供服务。
2019年起,常州连续两年举办了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向全球展示了“云上常州”的新姿态。拥有国家级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省级12家,其中由天正工业、国佳云为等联合体牵头建设的“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入选2020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在产业链各方的协同下,常州工业互联网在信息、能源、轨道交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形成了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集聚、产业链协同、传统产业转型赋能等颇具特色的行业创新案例。
工业互联网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驶入快车道。目前,全市超过1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省级认定示范智能车间131家,省星级上云企业742家,均居全省前列。5个国家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获批建设。
以应用促融合,场景革命汇聚数据推动力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第一批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涉及1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5个领先行业应用实践。记者发现,在首批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生产智能监测等10个创新发展的通用型典型场景中,“常州现象”处处可见。
精研科技每件产品质检需耗费30秒至1分钟才能完成,且需借助显微镜,企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产品质检,质检员占比过半,人力成本非常高。在5G+AI质检示范车间内,利用AI质检设备采集产品多角度高清图片,高清图像可通过5G网络高速上行传至云端,进行AI质检识别,再通过5G网络回传至机械臂进行有序分拣,质检效率相比传统人工质检提升近10倍,而整个过程仅需1-2秒。2020年9月,精研科技“5G+智慧工厂”项目从4289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一等奖项目。
在常州,工业互联网正在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潜能,孕育出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
一家激光设备制造企业,如何能改行做企业征信?天正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方面联入2万多家企业、5万多台设备,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管控、售后诊断等内部资源配置服务,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及内部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工业互联网收集的大数据,推出了“生产力信用评估”服务,帮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由于财务数据缺乏导致的贷款难等问题。目前,天正工业已帮助2000余家企业累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30多亿元,帮助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金额超8000万元,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平台赋能多元应用场景。近年来,常州联合国内龙头互联网企业打造服务区域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云服务平台,成功引进央企航天云网江苏公司、“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蜂巢互联创新中心、北自所和中机云创等,构建起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多元区域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常州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的底盘。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化生态体系
加速联网上云,全力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近年来,常州抢抓新工业、新能源、新基建机遇,推动面广量大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改造提升,提振效能、增强实力,将“云”理念融入发展肌理,重塑发展“内核”。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表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全新工业生态,是实现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
5月28日下午,常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常州80余家工业互联网产业龙头企业共同搭建工业互联网资源池,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营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中天钢铁应用5G+物联网技术,建设厂区一体化进出管控系统项目,打造全市首个5G智能园区,实施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优特钢制造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类项目。这些工业应用场景都离不开工业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3月,常州5G基站建成6500个,城区5G网络覆盖率超95%。
工业互联网正步入快速成长期,急需将包括科研人员和产业专家在内的智力资源精准匹配到产业的薄弱环节、基础环节中,如基础材料科学、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强化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智力支持。
“学生特别紧俏,每个学生平均有5家单位上门抢订。” 天正技工学校校长张翀昊介绍,目前,常州天正技工学校已与10余家院所、30余家企业展开合作,为2000多名学生提供多种就业通道。当前学校正在建设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基地,建成后预计容纳在校生7000人以上,现场培训能力超3万人次/年,线上培训能力超过30万人次/年,真正实现“将产业融入教育,让教育面向产业”。
畅通产学研用各领域人才流动渠道。全国最大的工业互联网体验培训中心落户常州天宁;常州大学与阿里云共建大数据学院,成为全省本科高校中首家大数据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工业互联网全领域,优化设置专业学科和教程,成为全省唯一工业互联网专科学校;天正股份成立全省首家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全日制技工学校,构建起短期实境培训、职业认证一体化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共同携手,启动工业互联网人才谷建设,构建产学研、院校与工业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各方积极性,推动形成主体多元、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