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大思政”育人格局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4 点击数:

摘自2025年07月24日[新华日报]版次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近年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职业教育办学使命,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十大行动”为引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常信力量”。

立足时代坐标,聚焦思政品牌建设,推动红船精神与航天梦想融合共进。学校注重挖掘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推动红色传承与科技报国深度融合,持续打造“从红船到飞船”航天思政课品牌,推动思政教育场景拓展与内涵升华。学校邀请院士专家“走进来”,开展“院士进校园”活动,面对面传递榜样力量,心贴心畅谈“中国航天梦”;推动实景思政“走出去”,在发射场开展“实景思政课”教学;开设“青少年航天科普营”等活动,全方位增强师生对中国航天事迹和载人航天精神的认知认同。一批优质思政成果被广泛“点赞”,获评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典型案例、江苏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常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强化育人根本,落实全员协同,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学校紧扣“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目标,系统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夯实思政课程“主渠道”,实施智慧教学环境升级工程、思政菁英培育工程、优质资源建设工程、思政金课打造工程、特色品牌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打造“红色常州”工作室、“道德与法治”工作室、“魅力常州”工作室、“从红船到飞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室等四个特色工作室;教师团队获评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在教学竞赛中斩获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获评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江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锻造课程思政“主力军”,系统推进各专业教学资源库、新编教材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建成54个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案例库,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主流价值引领的无缝衔接与自然渗透。依托道德讲堂、“金师”工作坊、“教师风采”专栏等平台,大力宣传师生身边的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近五年,学校80名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一等奖,97人次中青年教师获评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个团队入选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

创新工作方法,优化育人空间,推动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同步拓展。面对新时代青年的鲜明特质,学校着力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阵地。打造网络育人“新场域”,结合“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建设集舆论研究、队伍建设、资源开发、作品创作、内容发布于一体的网络思政中心,创作的网络思政及文化作品年均播放、点赞、转发量突破百万次,一批网络精品获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平台选用转发。锻造实践育人“大熔炉”,紧扣产教融合主线,围绕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系统构建“立匠心、传匠技、践匠行、弘匠魂”教育宣传体系、“暑期社会实践+常态化志愿服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科创竞赛”社会实践体系,打造“三体系一融合”劳动教育体系,打造生活劳动、专业劳动、社会劳动三大实践场景。近年来,学校各类社会实践团队足迹遍布全国87个省市区,年均服务大中小学生及社区群众超12万小时,常信学子在省级及以上技术技能、创新创业赛事中斩获300余项荣誉。

当前,职教战线正在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加快构建服务区域发展、支撑产业发展、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职业教育新格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是首要任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将坚定不移地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不断深化思政工作改革创新,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强国栋梁贡献智慧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铸魂育人的常信篇章。

(作者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成建华

相关链接:

https://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469342&layountIndex=0&date=20250724&siteID=2&id=1